
我国应重新调整稀土贸易政策
世贸组织(WTO)在3月底发布有关中国稀土出口争端的专家组报告,裁定中国对稀土、钨、钼相关产品采取的出口关税、配额管理措施违反WTO相关规定。4月25日,我国作为应诉方向WTO的上诉机构(Appellate Body)提交了上诉文件。
尽管上诉表达了我国就此案的态度和立场,但业内人士表示“中方上诉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”,而这场贸易争端“拉锯战”的背后,所暴露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也许更值得我们反思。
“作为高技术产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,稀土有着‘工业维生素’之称。”中国稀土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,“这也是为什么美、欧、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此关注稀土出口配额和关税问题。”
据陈占恒介绍,稀土被广泛用于风力发电、电动汽车、电脑、智能手机、航空航天、国防军工等产品制造。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稀土提炼、加工、出口国。“在此之前,美国曾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,占到全球的50%以上,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02年。上世纪90年代,我国开始开采稀土。前几年我国的稀土供应量一度占全球供应量的95%—97%,最近几年有所下降,因为现在其他国家也在生产。”他说,“2002年时美国宣称因为环保和污染问题关掉了稀土生产,但事实上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,就是其稀土价格和中国相比没有竞争力,我们的价格太便宜了。”
这一时期我国的稀土市场一度供大于求,很多投资盲目地涌向稀土行业,致使国内、国际市场一度出现低价销售的情况。“我们必须加强前端开采的规模控制,严格禁止投资进入冶金分离,包括新材料领域,因为这些领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。同时还要加大对生态恢复、污染治理的力度。”陈占恒说。